English

光盘复制企业为何如此火爆

1999-01-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凌己 我有话说

李先生是一家信息技术公司生产部门的负责人,近来他伤透了脑筋:为了复制一张比较急的光盘,他找了七八家光盘厂,所有的厂家都在先交钱或现款提货的前提下,才答应他一到两个月以后交货。他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曾经追着他要活的光盘厂的业务员为什么突然变得“牛气”起来?价格为何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张2元左右,一下子涨到3元以上?

李先生的问题与困惑,同样是众多公司在复制光盘时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北京中新联、华韵等几个光盘复制厂家。

1998下半年,中国经济最火爆的一个行业

“我估计光盘复制行业是1998下半年中国经济最火爆的一个行业”。这是记者在北京中新联光盘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时,总裁助理王瑞明先生对我们说的一句话。这的确是一句实话。

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光盘的单片价格已从最低谷时的2元左右,涨到了现在的3元以上,甚至有的急活价格涨到了3~4元甚至5元一张。而且在工人加班加点并且三班倒的情况下,中新联、华韵等大厂的生产任务大都已经排到了1999年3月、4月份,而一些小的光盘复制企业,整条线都被包走。光盘复制企业的这种火爆现象,在经济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一枝独秀”。

光盘复制企业火爆的原因

光盘复制企业突然火爆,这让许多厂家自己也感到困惑不解,但综合各种情况来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国家采取了有力的管理措施。1998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加强对委托境外企业加工光盘管理的通知》的文件,从而将大量到境外加工的光盘业务留在了境内。

2、反走私见到成效。由于国家加大了反走私的力度,使境外的盗版光盘无法进入国内市场,为正版光盘市场留出了很大空间,刺激了正版光盘的生产,扩大了正版光盘的消费量。

3、原CVD企业的强有力的托市。1998年下半年,原来的十几家CVD企业,为了推动CVD市场,联合2亿元的资金,联手启动CVD的片源市场,使得几乎所有的光盘复制企业一下子增加了近亿张的生产量,使经常处于半停工状态的光盘复制企业顿时达到了饱和状态。

4、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1998年电脑和VCD销售量有较高速度的增长。据统计,1998年中国PC机的销量超过400万台,而VCD机由于国家发布了统一的超级VCD标准,使得由于CVD企业和SVCD企业混战而处于观望状态的消费者开始放心采购。另外,1998年还出现大量的光盘期刊和纸质期刊赠送的光盘,而这些期刊复制的光盘量一般都比较大,仅《中国计算机报》每月附送的光盘就达20万张,这就使得光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

5、正版光盘市场的繁荣。正版光盘市场的繁荣,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首先是正版光盘的大规模降价,有些正版盘的价格已与盗版盘的价格持平。其次是重奖举报地下光盘生产线和国家大力度的打黄扫非活动,使得盗版盘数量锐减,从而提升了盗版盘的价格,使盗版盘失去了原有的价格竞争优势。

对光盘复制企业火爆现象的忧虑

面对生意火爆的光盘生产企业,在感到欣喜之后,人们也不禁隐隐地感到一种忧虑:喜的是在现在的经济形式下,还有势头如此强劲的行业;忧的是面对如此高效益的行业,怕中国人“一窝蜂”上,盲目跟进,从而损害了这一正在健康发展的行业。

因为在光盘复制企业火爆的背后,也隐藏着“虚假繁荣”与危机的一面:首先,在一年当中,第四季度因为一系列的重大节日,本身就是音像、电子出版物的销售旺季,所以光盘的出版、制作部门必然会在第四季度推出大量的产品赶在节日期间销售,但节日一过,需求也必然会有所下降;另外,中国已运行的光盘生产线共有112个复制头。如果简单地以每个复制头每天复制1万张盘的最小量计算,总计每年的生产能力为4亿张盘,而1997年出版署统计的正版光盘生产量为1亿张,即使1999年生产量翻一番达到2亿张,还有将近2亿张的生产能力缺口。

所以如果不认真分析光盘复制企业“火爆”现象的实质及原因,被短时繁荣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盲目地增加新的生产线,势必又会造成像1998年上半年那样竞相压价的混乱局面。当然,面对像李先生那样的想复制光盘的现实需求,也希望光盘复制企业能从行业发展的大局予以协调解决,不要给决策部门造成压力,给社会造成一种假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